舍不得都给添置,金逢春攒了好久的工钱,又因为工作出色得了赏钱,自己买了两根,是以她现在去哪里都很积极地穿着这新式的棉衣裤。
从家里出去没多久,迎面撞见于小月,她手里拎着一包爆米花,见到金逢春便打开了请她吃,原来是今早没见她出门晨跑,以为她病了,前来慰问的,这爆米花本也就是打算和她一起吃的伴手。
两个女娘现在是极好的朋友,见了面拉着手有说不完的话,你一粒我一粒地吃着爆米花,金逢春把昨晚的家庭会议粗略说了一些,见于小月眼下也有青黑,不由笑道,“你别也是见了许县的人来,又赶着回去催逼你们家老汉。”
于小月叹道,“谁说不是呢?对了,那日我下值出来,见到六姐一行人在炸鸡店里盘桓,炸鸡店那个女掌柜连翘坐在其中,地位仿佛不低。你说……许县的人来这里,是不是就要商量炸鸡店的事?”
她们聚在一起,常常谈些买活军的局势,这是她们许多女□□不怎么感兴趣,家里的兄弟也不愿意和她们谈论的话题,因此两个女娘越走越近,彼此间虽有一定的竞争,但却也知道唯有彼此才是最紧密的同盟——
她们自然是再也不愿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的,更急于在如今的买活军中获取一定的地位,因为两个女娘心里还有些难言的顾虑,她们生怕谢六姐对女子的信用完全是出于现在人手不足的缘故,一旦地盘多了,人手足了,女子便又要回到家庭中去,回到从前那事事都只能听凭摆布的地位中去,因此便很急切地想要抓住现在的机会,爬到高处,减少自己被迫回归闺阁的危险。既然两个人志向相近,便彼此互相督促打气、出谋划策,肝胆相照,倒是有几分异姓姐妹、知交好友的意思了。
“我们正在家里逼着爹爹回想同年、同科、同乡呢。”于小月告诉金逢春,“我们家在这里也没有地,又没有附近的亲戚,要抓本钱,只能靠拉人头来的赏钱,这倒给的也丰厚的。最好爹爹能拉来几十个王师叔这样有用的读书人,那我们的政审分数、做生意的本钱倒也就都不成问题了……”
“我爹爹不如你爹爹有魄力,”金逢春很羡慕于小月,“顾虑重重……”
“我爹爹其实也是,总是老脑筋……”
今日天气很好,阳光难得和煦,两个女娘边走边说,很快就到了西门口,这里的小摊贩已经连成一条街了,人流熙攘,乡下许多农户都穿着橙红色的新衣来买年货,时而还能听到自行车‘叮铃铃’的声音,于小月不由地抓住了金逢春的手,“看,那就是葛爱娣了,那个十村统考第一的妇人——你看她来赶集也没个筐,只挎个篮子……他们家难道是要在城里过年?居然这么快就买了房子吗?”
她有些诧异,“现下临城的房子可不便宜呢!”
第35章 炸鸡店万人空巷
房子——当然什么时候都是不便宜的, 临城县的房子,相对于周围的村镇来说便是贵的,州府的房子, 相对临城县的价格便也是贵的。但临城县的房价在这十几年间倒是都走得很低,这主要是因为人烟凋敝的缘故,十几年前江南大乱,到底死了多少人无从知晓, 在临城县来说, 原本大约是四五千人居住的地方,因为临城县有铁, 便有商队来往, 多少还算得上是有几分繁盛, 大乱之后,矿又荒了, 县城里有许多废屋, 甚至多年没主人——流民乱兵一茬一茬,这是阖家人连乡下亲戚都被杀了, 连遗产都无人继承,甚至没有外地流民入住落脚, 多年来虫蛀鼠咬, 渐成危房, 临城县往年便是这样荒芜。
连上好的房子尚且无人去占呢, 更别说原有的房子要往外卖了,临城县的房产交易已冻结了多年, 这大半年来才渐渐有复苏的态势。买活军来了以后, 先是把田产簿册逐渐清理了, 又找了地契来, 把这些废屋全都纳为官有,又在城北给了钱,腾挪出一块大空地来,造兵营等等,工程就没有怎么停过,而城北那些家庭,拿了买活军给的筹子,要给自己买新屋入住,这便让城内的房产市场有了第一批顾客。
再之后还有徐地主这样的人家,手里筹子多了,又知道了水泥院落的好处,便想赶紧多买几处屋子,为日后分家做准备。一来二去,临城县的房价一下就起来了,现在卖得最贵的便是买活军新建造的水泥院落,算下来要二百两——二十万筹子呢,若不是于县令、金县尉、徐地主这样的人家,旁的人实在是难以支付的。
新房子自然卖得贵,买活军也卖他们收回来的老房子,那便要便宜许多了,真正不能住人的都被他们拆光了,能住人的那些,四五十两而已,不少从许县来做生意的客商,纷纷踊跃购买,四五十两对许县人来说不是太辣手——他们有卖私盐的渠道,这门生意越是乱世越好做,赚头也丰厚,许县那里是真正三省通衢,在几次大乱中受到的损失也较小,生意人的豪阔和临城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既然现在买活军俨然已经要在临城县和云县盘踞下来了,又有这么多生意做,是要常来常往的,那么捎带手买套房,落脚也方便,更能结交谢六姐,因此他们很积极地打探着,也就把临城县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