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给牛爱花。
从今天的种种来看,牛爱花兴许心地善良,但是原生家庭是套抛不开的枷锁,猛然多了一大笔钱,她肯定会给娘家补贴。
如果是以前,严天月月有津贴的时候,她这么做倒是能理解,毕竟严天还能挣。
但现在,严天已经牺牲了,没有每个月到手的津贴,只有这五千块钱的赔偿金,要是牛爱花都拿去给了娘家人,严母怎么办?
大江大河怎么办?
更别提,万一牛爱花将来再婚,又脑子一抽,把原本属于严母和俩孩子的慰问金给了后面的家庭,那俩孩子还怎么顺利长大?
“你的钱,你先留着,等将来他们安顿好以后,用钱买成东西,争取让他们一家人活得舒坦一些,但是不能以慰问金的形式拿给牛爱花。”
“虽然牛爱花是烈士遗孀,但她的情况不一样,我们谁也不能保证,她拿到这么大一笔钱以后,能留下多少花在严婶子和俩孩子身上。”
所以,这也是徐茂严打算在县领导的见证下,给他们慰问金的原因。
两人来的时候,路过县政府,已经跟当地的县领导见过面,说明了这件事。
严天是烈士,徐茂严和林安的职级都不低,所以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很乐意配合,双方已经约定好了时间,就在明天,而慰问金,徐茂严为了保险起见,已经提前给了县委书记,打算让他亲手交给严家人。
两人说着话,一路到了公社。
这个点已经没有卖猪肉的了,所以两人只能去供销社买点东西。
当地的供销社不大,不像京市的供销社,卖的商品类目琳琅满目,这里的可选择性并不多。
好在徐茂严和林安的身份特殊,他们走特殊渠道,买了五斤大米和五斤富强粉,又买了两捆挂面和两斤油,除此之外,还有白糖,红糖,桃酥,饼干,牛奶糖,水果糖,麦乳精……
只要是供销社有的,可以入口的东西,林安和徐茂严都买了点。
东西听起来多,但其实拎在手里也没多少。
倒不是不想多买,但不论严母和牛爱花做什么选择,要不了几天,一家人肯定会搬离这个地方,换一个新的环境生活,现在买得多,将来搬家的时候反倒是累赘,只要能过好眼下就行。
而此时,严家,也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我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村子,我要在这儿守着天儿和他父亲,我哪儿都不去!”
“娘,严天不在了,除了组织给的一笔慰问金之外,咱们家就相当于断了收入,靠我在大部队里做饭挣得那俩仨瓜俩枣的,养活我自己都困难,更别提还有您和大江大河了。咱们不往外奔,不挣点钱,一家人靠什么过活?”
“那我们去镇子上就行!我老了,只要有口饭吃就行,组织给你安排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养活你和俩孩子足够了,咱们就别跑得远了。”
严天不在了,每个月没有那么高的津贴,只要牛爱花不想着补贴娘家人,她挣的工资,足够养活她和俩孩子了。
故土难离,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哪儿都不如自己家里好。
严母想着,趁着自己身子骨还能挺得住,可以带着俩孩子,让牛爱花好好工作挣钱,一家人劲儿往一处使,日子怎么着也能过下去。
但牛爱花不知道是不是犯了牛劲儿,居然一门心思想去京市。
京市,那可是首都啊!
虽然繁华,但是他们一大家子,怎么可能在京市落脚?
“娘,难道您就不想亲眼去京市看看?不想感受一下严天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冀省固然很好,但是跟京市比起来,还是差得远呢,刚才那个同志也说了,只要咱们愿意去京市,组织能帮着解决户口的问题,还能让俩孩子在京市上学。”
“以后,咱们就是京市人了,这可是改善门楣的事情啊!”
如果单靠严天,肯定不可能让他们一家老小都奔着去京市。
而机会,真就只有这么一次!
第1457章
古言一直都在说,妇人之仁,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但牛爱花却好像跟别的女同志不一样。
她看起来唯唯诺诺一副很好欺负的样子,但实际上主意比谁都正。
她认定了京市,说什么也要说服严母同意。
“娘,我知道您离不开这儿,但您得为了大江大河考虑啊!靠咱们,两个孩子这辈子都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但如果咱们这次就跟着去京市,俩孩子以后就是京市人了,他们的都跟别的同学不一样了。”
“相信组织看在严天壮烈牺牲的份儿上,多多少少会照拂俩孩子,他们能比别人少走很多弯路!”
道理,严母怎么会不知道?
她也知道,去京市是最好的选择。
可问题是,每年牺牲的军人有那么多,组织就算记挂着严天,又能记多久?
他们往后的路,还是得靠着自己往下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