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也挺累的,我看不如趁这个机会办个游乐会吧。”她提议。
小孩子没有不爱贪玩的,就连廖章睿那种懂事听话的孩子也为了能够参加添天仓节的娱乐活动,努力要把祖父布置的功课都努力先做完。
因而听到她这个提议,一双双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不过,他们平常为高氏姐弟马首是瞻,此时情不自禁的向那姐弟俩望过去。
就见他们都在罚站,没办法发表意见,甚至没办法回头给他们眼色,顿时感觉十分轻松。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好啊好啊”,其他人也就跟着喊了起来。
对于肖绛,不管她说什么做什么,高瑜本能的就要反对。何况听到“自己的人”开始不受控制,顿时又要炸毛。
但高瑜的手还抓在她的袖子上,借机轻轻一拉,低声说了两个字:“机会。”
高瑜就像被拔了电的机器,立即不动了。
堂上肖绛见到学生反应良好,也挺高兴的。
这并不是她临时起意,昨天听到王府要办天仓节之时就已经开始谋划了。
共同参与活动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和感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代的时候很多公司要搞团建,就是为了要形成凝聚力。
孩子们在学校不仅学的是科学知识,还要学习社交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形成正确的三观。
而她既然想做一个好老师,教好这群权贵子弟,让他们能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材,班级,不对,是学堂的凝聚力就是很重要的,这样的活动也是很重要的。
她上中学的时候,她的班主任举办了一次包饺子中队会,这件事直到她成年之后,直到穿越到这个古代异时空,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回忆起来仍然是满满的开心和快乐。
不过在古代不比现在那样自由,尤其是这群权贵子弟,不能随意出行或者行事,所以这次的机会很难得。
“不过嘛,既然王府挑头,那么天仓节就是一件举国的盛事。咱们虽然要积极参与,但是也不能给人家添麻烦,或者是影响到节日的正常程序。”等孩子们兴奋的交头接耳过后,肖绛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回头我去和林先生商量一下,就在府中专门辟一小块地方,我们也不要其他人帮忙,增加人家的负担,毕竟都很忙了嘛。我们自己动手,办一个灯瓜节好不好?”
她记得那回包饺子中队会,就是学生提前分配好,各自从家里拿拿来食材和工具,然后在班里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做的。
最后他们还煮了一个超级大的饺子给老师吃,表示感谢。
那一次极大的促进了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只不过那个大饺子煮了很久也不熟,最后捞出来的时候,老师吃完就拉了肚子。
第100章 还是少女呢
天仓节在燕北,一般是由内宅妇人操持。
毕竟燕北的壮年男子常年征战在外,农事方面只能由家中老弱妇孺一肩扛起。
从这方面来讲,燕北的女人真的很了不起。
今年虽然打算格外隆重的举办,也并非那种全国性的大典,而是由燕北王府挑头,召集胜京的权贵之家的主妇们共同举行,算是主会场吧。
民间则效仿此等方式,由交好的人家共同举办,热热闹闹的庆祝一场,算是各个分会场。
上午阳光最灿烂的时候,各会场都分别举行固定的祭祀仪式。祭天,祭地,祭仓神,农神。过了晌午十分,气温较高,就进行游行花会。
但这种花会并不出现鲜花,毕竟燕北苦寒,还没出正月,处处冻土,哪里来的鲜花?
不过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以红纸剪出了各种人物、动物还有植物的造型,悬挂于高挑的竹竿之上,当风吹过的时候,剪纸飘扬,就变得生动起来。
有的像妇人在打扫,有的就像农人在耕种,有的像万物繁茂,以此来表达勤俭持家,劳动致富的美好愿望。
往年天仓节都是小魏氏来主持的,今年虽然有肖绛这个正牌的王妃,但并没有人问过她,她自然也不会主动提及。
那么小魏氏当仁不让,甚至都没有通知她参加,就当她是透明人。
她当然不会为这件事不高兴,还乐得清闲,不用参加祭祀那样郑重其事的场合。那都要穿得正正经经,规规矩矩,还不断的三叩九拜,实在很不舒服。
听说连饭也不能吃,水也不能喝,不然人有三急,如果正在祭祀中……
于是,这天学里放假,肖绛舒舒服服睡了个懒觉,中午吃了饭就粗略伪装了下,免得被人认出,带着阿泠和阿离去街上看花会游行。
结果古代人的心灵手巧,人民的淳朴愿望,真的令她大开眼界,非常非常开心。回去之后就更有兴致做自己的灯瓜,准备晚上参加学里举办的特殊庆祝。
王府的主会场设在万和院。
那个院子就在德耀门的东侧,介于王府的内廷和外廷之间,地势平坦,占地广阔,正是高闯平时举行重大庆典之所在。
因为北方风高,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