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害薛夫人未遂, 手上还染了一条人命,这样一个蛇蝎心肠的女人, 就应该先定下罪名,再继续接受审讯。
曹知府的态度,分明就是要护着苏逢春和何柔,魏宁实在不解他为何要这么做。
难道他收了苏逢春的贿赂, 这可是贪赃枉法行为。他自己的小舅子便是吏部侍郎,曹知府应该不会不知道受贿的严重性。
“苏薛氏,你状告苏逢春和何柔联手换掉你的亲生儿子, 可有证据?”
“回禀大人, 当年给我接生的稳婆, 府中坐诊的大夫, 以及我生孩子时在一旁伺候的嬷嬷、丫鬟仆人等, 都已经在堂外候着了。”
“除此之外,我还找来了当年给何柔接生的稳婆, 已经照顾她的丫鬟和仆人。”
[系统,这女人才是开了逆天金手指吧!她到底从哪儿把人给找出来的,我都忘记当年谁给我接生的了。]
何柔难以相信, 与她对簿公堂的人, 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就算放在现代找两个十几年前的接生婆,也不是件容易事儿, 何况还要把一旁伺候的人也找齐。
[宿主大人稍安勿躁,也许这女人只是天赋异禀擅长断案,总之您只要咬死了不承认就行,反正曹知府会站在您这边。]
一众证人被带上公堂,四个接生婆都到了五十六岁的年纪,因着有一门赚钱营生,所以瞧着都还算精神。
当年在苏府坐诊的大夫,如今已经七十多岁,因为精通养生之道的缘故,精神十分矍铄不见老态。
至于其他丫鬟仆从,当初正年少,现在也不过三四十岁的年纪,将话讲清楚都不算难。
“民妇胡刘氏拜见大人。”
“民府孙张氏拜见大人。”
……
十几人依次向宋知县下跪行礼自报家门,宋知县手拍惊堂木喝问:“本官问你们,十四年前苏氏和何氏生子时,可是你们在场?”
十几人一起回答,声音好不嘈杂,宋知县皱眉:“从王大夫开始,一个个陈述供词,其余人不准窃窃私语。”
“回大人话,十四年前老朽在苏府坐诊,苏夫人胎相平稳,但由于胎儿过大,所以生下孩子后昏睡了一段时间。”
“老夫可作证,她生下了一个男婴。苏老爷称要抱着婴儿到祠堂向列祖列宗报喜,离开了几个时辰。”
王大夫说完后,轮到了刘产婆:“十四年前,民妇在苏府和孙婆子一起替苏夫人接生,她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身上干干净净没有任何胎记,婴儿身体十分健壮。”
“夫人生完孩子后就陷入沉睡,苏老爷直接将婴儿给抱走了。”
孙产婆的证词大同小异,接着就是替何柔接生的产婆回话了。
“回禀大人,十四年前我和江婆子给何夫人接生。她身体纤弱,胎儿过大,费了好一番功夫才生下孩子,孩子胳膊上有一个蝴蝶状红色胎记。”
“怪的是,夫人生完孩子不到一个时辰,就有一个穿斗篷戴斗笠的男人提着篮子进了屋子,待了一段时间后又提着篮子离开了。”
“老妇能证明,李婆子说的都是真话,当时别院里的人都看到穿斗篷提篮子的男人。”
何柔变了脸色,出声驳斥:“大人,我根本不认识这两个婆子,您千万别听她们胡说八道。”
“肃静!是真是假,本官自然会根据证词证人判断。”
几个参与接生的主要人物说完证词后,当时伺候的丫鬟和仆从将当年所见所闻讲出。
宋知县又传问了当年住在何柔别院附近的乡邻,确认这些人没说假话。
“苏逢春,何柔,人证物证皆在,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辩驳?”
苏逢春长拜叩首:“求大人明鉴,小人当年喜获麟儿,感念苏家后继有人,这才抱着孩子到祠堂报喜。所谓换子,绝对是无稽之谈。”
“大人,妾身年少时是生过一个孩子。但那孩子命薄,还不满一岁就夭折了。这世上哪有母亲,舍得骨肉分离,将孩子换给别人养育的。”
“口说无凭,你二人可有何证据呈出。苏薛氏为了证明换子一事,可是将当年所有牵涉其中尚在人世的人,都想方设法找了出来。”
何柔哪有什么证据,她怎么知道十几年前做的事,十几年后还能被翻出来。
“大人,妾身百口莫辩。”
“……”宋知县突然觉得,何柔虽然长得漂亮,但脑子着实不太好。
她犯了这么多案子,难道以为一个百口莫辩就能抵消所有罪责?
苏逢春的眼光实在不好,苏薛氏聪慧能干,上了公堂面对审讯毫不怯场,还能请来宁安郡主为自己压阵。
这样一个出众的妻子,他不知珍惜,迟早要后悔。何柔只是一个美妾而已,迟早有色衰的那天,何至于为她做到如此地步。
宋知县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在心中评点苏逢春的行为过于愚蠢。
“苏薛氏,你可还有要补充的?”
“大人,关于换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