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胡娴妃竟变得神神叨叨的,最后还找到了曾囚禁过九皇子的地方。
萧琰虽派人善了后,却也不敢保证没有留下一点线索,毕竟母子连心,果不其然,在这之后的一年里,胡娴妃像条疯狗般见人就咬,再加上六皇子亦在暗中寻找弟弟下落,继续这样下去可能要出事,于是萧琰决意一不做二不休,利用九皇子之死扳倒胡娴妃——这个想法在很久之前便有了,可惜总是功亏一篑。
从前是想利用那位假公主,谁知对方却被送出了宫,那种感觉就像蓄满了力拳头却没能挥出去,于是萧琰想,这一次决不能再失败。
为了成功,他连母亲都算计上了,当然,那一点点的剂量不会让她真的受伤,顶多是卧病一段时日,母妃什么都愿意为他做,这点小小的牺牲,相信她不会在意。
奇怪得是,他生辰那日,子母羹刚端上来,曹妃尚未开口,胡娴妃便嘲笑起她,说她往日最会装善良,养猫养狗,还为病死的兔子流过泪,今日却堂而皇之的吃起兔肉——这番话令萧琰不得不打消原本的计划,事后一查方才得知,竟是尚食局将肉换了,且不知为何传到了胡娴妃耳中。
萧琰忍住怒气,才没有问罪胆敢擅自助长调换食材的樊珈,尤尚食又坚持请罪,说尚食局从不用不新鲜的肉,尤其这菜还要上给主子食用,更是不敢怠慢,而宫中不曾备有狗肉,她才擅自做主,以兔肉代替。
萧琰本怀疑她刻意作乱,之后才查清楚,原来他让人去尚食局送食材,恰好胡娴妃宫中有人来拿汤。
此计不成,萧琰只得暂时偃旗息鼓,留待日后再做打算,岂料胡娴妃却又冲进万真宫发疯,非说是他害了九皇子——这反应是对的,可时辰不对,地点也不对!
萧琰是要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失控,令其颜面扫地,再借此机会彻底洗清自己,这样日后即便查到他身上,他也能推脱干净,同时亦让父皇厌弃胡娴妃,再在前朝打击势大的六皇子。
人算不如天算,老天似是忽然不站在萧琰这边了。
幸好他一如既往抽身而出,之后也安分了一阵子,直到民间谣言四起,天灾降临人祸不断,派去赈灾的钦差频频出事,三兄弟的人都折了,谁也甭笑话谁,可随着弁州叛乱,胡大将军率军前往,皇帝将萧瑜派去,意思便很明显了,这是要借六皇子补偿胡家!
如此一来,萧琰与太子势必要受冲击,因此萧琰才想,总得给萧瑜找点事做。
像这等阴损之事,萧琰向来不爱自己动手,他安插在太子身边的眼线稍稍挑拨两句,太子便铤而走险,使得萧瑜被感染。
萧琰知道萧瑜的情况还算可以,毕竟是金尊玉贵的皇子,发现得早,本身身强体壮症状不严重,又有太医随侍,肯定能被救回来。
可现在幕僚却说,萧瑜死了?!
这完全是意料外的突发状况,萧琰心中难以平静,萧瑜怎么能死?胡家如日中天,父皇离不了胡家,胡娴妃心狠手辣,她若知道萧瑜的死讯……
然而萧瑜之死与九皇子不同,九皇子死得悄无声息,给了萧琰足够的时间去掩盖真相,萧瑜却不然。
樊珈在尚食局听说六皇子萧瑜的死讯时,震惊的无以复加,正在啃的梨子险些掉下来,她对六皇子印象不深,记忆中那是个看一眼就感觉很不好惹的人,所以除非必要樊珈根本不往人跟前凑,再加上尚食局跟胡娴妃关系素来淡淡,就更没什么接触机会了。
宠妃系统说:“外面越来越乱了。”
“你不说我也看得出来,宫里同样没好到哪去。”樊珈捏着梨子紧张兮兮,“你说我会不会有危险啊?”
宠妃系统:“……宿主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除非有人屠宫,否则宿主应该是能保住性命的。”
这话说的樊珈一点不爱听,她哼了一声,决心再多叮嘱叮嘱尚食局的宫人,非必要不开口,千万把自己的嘴给管住了!
原本民间便有妖物横生的谣言,宫中人人自危,惟独皇帝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后宫争宠的小把戏,因此派人查了查,没查出源头,谣言便渐渐消失,之后他就没放在心上。
直到六皇子死了,这谣言居然卷土重来,且愈演愈烈,较之前面一次那是更上一层楼,走街串巷都能听见。
“朝纲不振,黎民难兴。假龙真虺,天道不容”,孩童们四处传唱着他们也不懂是什么意思的歌谣,歌谣传进皇帝耳朵时,他才明白,先前那妖物横生的谣言,哪里是后宫女人的争风吃醋,分明是针对的他!
而他太不当回事,派人粗浅一查便不再放在心上,如今再想追查到底,为时已晚。
虺是蛇,这歌谣的意思便是说,当今皇帝并非真龙天子,而是冒名顶替的蛇,只要他在位一天,朝纲便不能兴振,百姓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而假龙承受不住福气,亦不被神明庇佑,所以他的儿子才一个接一个的死。
人祸不止,天灾不断。
像是为了证明这首歌谣的真伪,春去夏至,东南河坝垮塌,无数良田被水淹没,百姓死伤无数,流民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