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746wx.com

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229章(2 / 3)

薛爷爷薛奶奶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他们在村里真没见过活的外国人。

[这人怎么生得如此奇怪,头发焦黄,山鬼吗?]

[怪里怪气,看着怪吓人的。]

[京城百事通:许多胡商便生得如此模样。]

[山水旅人:天人所说的外国,难道便是这些胡人的国家?]

[有可能……但他们不是打过仗,怎么还能同出行。]

[还来看皇陵呢,他们也不怕啊。]

……

外国人不光不害怕,他们汉语还特别溜,比薛爷爷薛奶奶带着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还标准,听得二老一愣一愣的,总忍不住去看那两个外国人。

定陵外有个赑屃驮碑,这里很多游客打卡,陵寝嘛,本来能打卡的地方也不多,薛皎一行也去打了个卡。

打完卡就往前走,走着走着,冯英就问了:“这个皇陵,怎么没那个什么殿。”

之前皎皎都讲了,说那什么殿是摆放牌位的地方,想想也是,皇帝那坟还修个什么地宫,也没坟头,后人来祭祀,总得有个地儿。

“裬恩殿。”薛皎说,“被烧了,被烧了……我看看……被烧了三次呢。”

“妈妈,你不是说,这个定陵,是最先被挖掘的那个陵寝吗?”薛珍乖宝宝,妈妈讲她从来不随便插话,听了一路。

薛皎:“对,据说本来准备挖长陵,也就是朱棣的陵寝cy,想找《永乐大典》,也就是明朝时候的百科全书,但不好下手,还没等开挖,定陵先自己塌了一块儿,就先开挖定陵了,然后大家都晓得,没搞好,后面国家就不让挖了。”

薛皎笑着说:“这是网上的传言,不一定真实哈。”

薛爷爷:“这后辈还怪孝顺,晓得替祖宗挡灾。”

一句话逗得大家忍俊不禁,旁边路过的其他游客听见了,也都忍不住笑。

边走边说,很快就下地宫了。

地宫深入地下二十多米,里头倒不是说环境不好,就是整体建筑、氛围让人感觉不是很舒适,好在游客够多,人气够足。

地宫里也有好几个殿,也看到了放置棺椁的棺床,但棺椁当然是没了,只有一个空荡荡的棺床。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棺床上金井附近扔了很多钱。

还是薛珍眼尖最先看到的,指着上面说有钱,薛皎仔细一看,还真是钱,真钱,可以用的。

薛奶奶下意识掏荷包:“这、这是要给皇帝上供吗?咱是不是也要给。”

薛皎再次查看游览指南:“上面没说……”

那就是游客自发行为了。

“往放棺材的地儿扔钱,这是干啥啊……”薛爷爷搞不懂。

但大家都扔了,他们犹豫了一下,也丢了几块钱进去。

正好那个旅行团也走到这来了,两个外国游客看见他们往棺床上丢钱,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问:“你们这是在许愿吗?我们也能向你们死去的皇帝,许愿吗?”

明十三陵只开放了三个陵寝供游客参观,大半天就逛完了,剩下的小半天时间也不够再去什么景点,干脆在酒店休息,晚上又吃了一顿烤鸭,爷爷奶奶还蛮喜欢这个京都名吃,明天不一定有时间。

第二天去看了长城,薛皎他们去的是八达岭长城,不太好爬,有几段坡度比较大,大家你拉我扶,好歹爬上去了。

薛珍基本上没让大人抱,都是自己爬的,尤其是最难爬的那几段,手脚并用,也要自己爬上去。

到了题字石碑处,薛珍让薛皎单独给她拍了张合照,她是自己爬上来的,她也是好汉!

爬过长城,薛爷爷和薛奶奶都心满意足,手机里存着一大堆照片,就等着回村炫耀。

第二天凌晨,他们要赶回去的飞机,薛皎要送,家里人都没让,大半夜的,她一个人,这么远的路,谁都不放心。

只能陪着收拾了行李,送家人上车。

薛珍抱着妈妈舍不得撒手,她太想太想妈妈了,这几天她特别开心,但是妈妈还要上学,她回去了,也要上学了。

薛皎也抱着女儿亲了又亲,她的宝宝,小乖乖,天底下最可爱的小姑娘。

“要走了。”冯英看着母女两个难分难舍,也觉得心酸,但还是得提醒,“珍儿啊,等妈妈放假就回家了。”

薛珍窝在妈妈怀里,吸了吸鼻子,她知道的,妈妈放寒假才能回家,还要等三个月多月,一百天呢。

来首都找妈妈之前,她每天都掰着手指头数还剩几天可以见到妈妈,时间太短了,她要是校长,就给妈妈放三百天假。

但薛珍是个乖宝宝,哪怕再不舍,还是噙着泪眼,跟妈妈告别:“妈妈再见,我会想你的。”

“妈妈也会想你的宝宝。”薛皎小心翼翼给女儿裹好围巾,晚上风大,刚哭过,怕风吹皴了孩子的脸蛋儿。

薛皎送他们上车,顾冬阳这个司机放好行李,又绕车检查一圈,才走到驾驶座那侧,拉开车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